廠家分享吉林大米的收割過程
吉林大米種植于我國北方,北方的黑土地非常適合水稻,玉米,大豆等糧食作物的種植,在本篇文章我們了解水稻的收割過程:
十月份左右水稻就成熟了。成熟之后,就是收割,選擇晴天,進行收割。然后通過打稻機將水稻從秸稈上脫下,曬干、儲藏,等待需要脫殼食用。
先把水稻割倒, 一般先丟地上。收割的天氣通常驕陽似火,而收割的速度又要快,不然谷子很快會從稻子上脫落下來,太陽剛升起就要開始,因為中午實在太曬了,盡量利用早晚的時間干活。割的時候彎腰弓背,手上臉上經(jīng)常被鋒利的禾葉割傷,有時眼睛還會被刺傷。
然后把它們捆扎成便于挑運的大小。水田很多都建在不平的地方,田埂修得狹窄而上面很多還留有種過作物的土壟。有的要挑很遠才能到打谷場。
在平原上,很多把打谷機拖到稻田中間,這樣節(jié)約挑的路程,但有的人家里沒打谷機。共用的也要講究先后次序?qū)Π伞H缓笥么蚬葯C進行脫粒,將谷子從水稻上打下來。這個比較簡單也不怎么費力。
余下的禾桿再捆扎起來或堆放,如果打谷在田中進行,那么就直接堆成稻草堆。這些東西可以用來燒火或者直接返田做肥料。對于有聯(lián)合收割機的地方,可以上面的步驟全部在一臺機器上完成,省事。但通常只適合北方的麥田。稻田的田埂限制了機器的進入,而且很多稻田沒建在平原。而且也不是所有農(nóng)民都用得起收割機的。
脫粒之后的谷子運到曬谷坪去曬干,不然很容易發(fā)芽。曬干之后,基本就結(jié)束了整個收割的過程。曬干的谷子可以長期保存,但還不能吃。 準備吃的要進行打米。有專門的椿米機,現(xiàn)在都機械化了。椿完后還要用風車——北方很多直接利用自然風——吹去脫落的谷殼,余下的白米,就是我們吃的大米了。